当前位置:石狮子 > 中国石雕狮子出现的渊源

中国石雕狮子出现的渊源

纵观石雕狮子古时的发展历程,石雕狮子已经彻底地成为了民族化、本土化的产物,它已经和我国传统的龙、麒麟等“超现实”的动物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喜闻乐见、深入人心的民俗产物之一。
发布时间: 访问人次:221 相关标签:

在中国的早期文字中,并没有“狮”这个字。据最早记载狮子的史料《后汉书·西域志》记载,“狮子”的写法是“师子”,属于造字六法中的“假借字”。到了唐代武则天时期,中国产生了一部很独特,也很著名的佛教典籍《华严金狮子章》,在这部经中,已经有了“狮”字,这属于后人造出来的形声字。

但为什么中国在汉时没有“狮”字?其实原因归根到底很简单:狮子原产于非洲、印度、南美等地,那时中国并没有狮子。但是,为何在中国,狮子的形象却被如此广泛的应用呢?

1米7高大理石石狮子

狮子第一次进入中国,是在东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在这一年的冬天,月氏国(大致为今天的阿富汗一带)给中国的都城长安送来了一个稀罕动物:狮子。

据说在此后不久,石雕狮子便在中国产生了。但是,在那时,狮子是极为罕见的,中国绝大多数的石匠根本就没见过狮子,石匠们缺乏“写生”的参照对象。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由于狮子的稀少,所以狮子逐渐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了一种形象,从而在民间不断流传着对狮子特征的猜想:威风凛冽,鬃毛特长、体型庞大、四肢健壮等。

晚霞红欧式飞狮子石雕

石匠们则以这些民间的流传做为背景,再配以他们无限的想像空间。

就在如此“印象派”的创作理念下,中国的石雕狮子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便脱离了动物学意义上狮子的真实形象,而大量加进了自以为合理的想象,石雕狮子的形象也就各有不同了。

物以稀为贵的传统,使普天下的人们都觉得狮子的勇猛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上至帝阙、官榭,下至名刹、商铺,门前都很乐意放上一对石雕狮子,借着它的气势先镇一镇来客。

1.8米芝麻灰石狮子

日积月累,石雕狮子逐渐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高贵威严的形象,成为了避邪和守门的吉祥物。

这也就是为何在中国,活的狮子虽然稀罕,但石雕狮子却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历史名都北京。

就大致而言,中国石雕狮子的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东汉至南北朝。

这是石雕狮子在中国的成长、发展时期,是石雕狮子艺术的开端,也是石雕狮子艺术朦朦胧胧的雏形阶段,也是真狮子在中国出现以后,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反映在石雕艺术上的产物,为后代的石雕狮子艺术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这个发展的阶段,石雕狮子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守护陵墓,然而在这其中,以四川雅安高赜墓前的石雕狮子最为著名,它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雕狮子。

墓地石雕狮子青石神兽

第二个阶段为隋唐时期。

这是中国石雕狮子艺术的成熟和辉煌期。这个时候的石雕狮子,不仅仍然被用来守护陵墓,而且开始成为宫殿和大门的镇守之神。隋唐时期的石雕狮子,可以说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开创了石雕狮子艺术的繁荣鼎盛局面。这一时期的石雕狮子,体态硕大而饱满、气势宏伟雄壮、形态威猛生动,逐渐形成了民族化的石雕狮子的雏形,影响和左右了以后一千多年的石雕狮子艺术。

第三阶段为五代、两宋、辽金时期。

寺庙大门请试试做

这可以说是石雕狮子在中国的世俗化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石雕狮子的精神面貌由威猛转变成了温顺,装饰的味道不断浓郁,颈项间配有铃铛、绶带、锁链等饰物,并且在应用上也趋于普及化和多样化,不断地出现在各种装饰和各类陈设装饰中,逐步走向了民间。

第四个阶段为元明清时期。

在这一阶段,石雕狮子艺术彻底、全面地突出了世俗化、民间化、大众化、日常化的特点。这一时期,石雕狮子艺术无论是在种类、体裁、形态,还是在使用的发展上都得到了更深、更广泛的普及,可以说是将我国的石雕狮子艺术推向了波澜壮阔的境界。

纵观石雕狮子古时的发展历程,石雕狮子已经彻底地成为了民族化、本土化的产物,它已经和我国传统的龙、麒麟等“超现实”的动物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喜闻乐见、深入人心的民俗产物之一。

至今,石雕狮子早已融入了我国文化的精髓,它已经是建筑装饰上传统意味的代表,被赋予着新时代的意义。

石雕狮子在街头、桥上的石柱、楼宇、公园门前广泛的出现,成为了威武和健美的象征。

与古不同的是,现代石雕狮子造型更加的生动逼真,千姿百态,开口的、闭口的、含珠的、踏仔的、踩球的、卷毛的、长毛的、蹲的、卧的等等,刻工娴熟,线条圆润流畅,身躯雄浑威武,给人以美的艺术视觉享受,最主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国粹,向世界展现着传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快速沟通 电话/微信(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