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石狮子 > 唐十八陵石雕狮子造型特点

唐十八陵石雕狮子造型特点

唐代的工匠们在雕刻的过程中,也借鉴了这一点,开始沿着威严、神化、夸张、惊奇的角度去打造狮子造型,很多石狮的形象甚至超越了原本的狮子形态,只不过具有狮子的某一特征,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已经将帝王陵寝中的石狮看作是阶级、权势、财富的有力保障和象征。
发布时间: 访问人次:204 相关标签:

唐朝时期,石狮作为帝王墓葬前主要的供祭仪物之一,以两两成对的分布,以此形成了庄严的石兽群,既起到保护隐藏的作用,又能够达到装饰的效果。

因此,石狮的造型往往是以威严、庄重的形象出现。

据实地调研测量,唐代帝王陵墓的石雕狮子高度一般都在3米以上,宽2米左右,从外观上看,石狮形体十分高大。

远看正气凛然,矗立在广阔的天地之陵;近看则庞大雄伟,必须仰视,给人一种震慑力。

由于石狮宏大的体量,令人感到帝王陵墓的庄严、冷峻与威武的崇高感,达到了宣扬君威的目的。

镇宅仿古石狮子石雕

狮子作为王权的象征,在逐步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封建社会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图腾。

从唐十八陵石狮的造型特点上看,其中体现出来的“狮子文化”受前朝信仰思想的影响,呈现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被称为是石狮造型的起始期。

在这一阶段,狮子具有广阔的前额、卷曲的鬃毛、高翘的鼻子、张开的大嘴、健壮的筋骨、圆润的肌肉,因此它的造型中既有着北朝的“大气端庄”,也有着南朝的“风雅强健”。

汉白玉商场大门大型高墩石狮子

而在第二个时期,石狮造型的刻画开始进入一个成熟时期。

在这个时期的石狮不单单具有现实狮子的样貌,开始大量的渗入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老虎、豹子等神兽的形态。

摆脱了传统狮子的造型束缚,形成了一雌一雄、成对出现的牝牡石狮。

在具体的造型上,石狮雕刻极具“现实主义”写实手法,也具备夸张的配饰表现,增加了狮子的庄重威仪。

第三个时期为下滑期,这一阶段,狮子的威严性开始减弱,以一种精神萎靡的形象呈现出来。

南方园林大门石狮子

匠人还通过铃铛、绶带、项圈表现出狮子的“奇趣性”,整体造型更加民俗化、工艺化。

《尔雅·释兽》中曾经提到,“狮子是‘狻猊’,如彪猫,食虎豹”。

《穆天子传》中也有所记载,认为狮子是神兽,能够日行五百里。

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石狮的形象趋于高大,在形态特征上,已经逐步被人们神话和夸张。

唐太宗曾经在《狮子赋》中提出,石狮“岩蹬深阻,盘行绝峻,翠岭万重,琼崖千仞”,这都说明了狮子的外貌之凶猛、自身能量之强大。

大理石中式石狮子雕塑

因此,唐代的工匠们在雕刻的过程中,也借鉴了这一点,开始沿着威严、神化、夸张、惊奇的角度去打造狮子造型,很多石狮的形象甚至超越了原本的狮子形态,只不过具有狮子的某一特征,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已经将帝王陵寝中的石狮看作是阶级、权势、财富的有力保障和象征。

从威严、大气、端庄、严肃的守城石狮到民俗化、民间化的绣球石狮,石狮的雕刻艺术风格也象征着当时朝代的兴衰和更迭。

在唐十八陵石雕中的唐敬宗李湛庄陵以后,可以看出,石狮开始成为守卫陵墓的主雕塑,基本都是一雌一雄两两出现,史称“牝牡之合”。

高墩晚霞红大理石传统石狮子

牝狮为雌狮,特点是闭口,牡狮为雄狮,特点是张口。

在陈设方位上遵循男左女右的习俗,左为上,以示男性的地位,雄狮张口和雌狮闭口也是中国古代地位的典型表现。

同时,石狮的状态也开始被驯化,在雕刻工艺上逐渐花哨,从艺术品位上,也体现出了一个缺乏雄健气魄和勃勃生机的国家审美。

使猎犬式的石狮开始向看家护院的石狮过渡,体现出了朝代所走向的衰落和消亡。

客服微信二维码 扫码快速沟通 电话/微信(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