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石狮子的出现及其造型发展变化
发布时间: 访问人次:
在西方的原始社会兽类造型中狮子的艺术形象以两种类型出现,一类是写实型,一类是人狮结合型。而在中国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兽类造型中,没有狮子的造型,其原因是在中国本土上不产狮子。然而,中国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也有属于自己的兽类造型,它在写实、神化、理想化的艺术造型手法中产生、成长并发展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明史和艺术史中同样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朴素的写实形象是兽类造型的第一个特征。当时的人类用自己的双手来表达对生活的向往和意愿,反映真实的生活,他们把源于现实生活中所见到的物的形象如实地模拟塑造出来,这些朴素的动物形象是中国雕塑史的开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距今已有七千年之久的陶制狗、羊、猪等兽类。
在漫长的采集和渔猎生活中,人类熟悉了动物的习性研究它的特征。他们对兽类的善跑、鸟类的飞翔、鱼类的游水等发生了兴趣并引发了暇思和神往。他们把自己部落的祖先与某种动物的灵魂联系起来希望自己能飞、能游、能上天、能入地创造出一种类似于西方人狮结合的神化动物。传说中的中国远古神话里的黄帝、女蜗就是这种神化动物的化身。这种神化的人与兽结合起来的绘画形象在我国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很多。例如陕西半坡遗址中的人面鱼身甘肃彩陶中也有人面鱼身。
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中人与动物的结合并将之神话是兽类造型中的第二个特征。在我国原始社会使用的日常器皿中,模拟动物形象作为器皿的外型己经出现。山东大汉出土的一件新石器时代陶器兽尊似犬似熊。另一件有提桌的陶器胃器头似猪形其它各部位简化为实用的盛水器。这些都是以生活中的真实动物形象为基础再结合自己的理想和日常生活的用途为目的,将动物形象适当地夸张变形而创造出来的。
到了奴隶牡会器皿外型的刨制方法得到普及以象、虎、出现了青铜艺术模拟动物形象作为牛、羊等形象为外形的器皿不断出现。在器物的外表还装饰有富有想象力的云纹、雷纹、夔纹、鸟纹、警餐纹等使这些兽类形器皿又平添了一种神秘、威严的感觉。因此这种理想与日用相结合的造型是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兽类造型的第三个特征。
中国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兽类造型的传统特征归纳为三种即写实、神化和理想。而中国传统狮子艺术形象的产生和成长也贯穿于这三个同样的特征。狮子这个外来的真实动物形象在中华民族这个传统的艺术摇篮中得到哺育并沿着中华民族传统化的艺术轨迹成长。因此我们可以说只有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这块古拙而肥美的东方艺术土壤才能孕育出具有中国风味的中国传统的石狮艺术形象。